回民不食猪肉回民不食猪肉的原因!

有一位被回民称为朋友的汉族教师——任秀禄。他26年如一日,在民族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倾注了全部心血。《大众日报》、山东广插电台、电视台播发了他的动人事迹。

1962年夏天,26岁的任秀禄奉命到南街创办小学,南街是一个经济、文化、教育都相当落后的回民补是全县教育事业的空白点。以前派来的几位教师都没能打开局面,被迫离开了。任老师对此早有所闻。他知难而进,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当他满怀信心来到南街时,无情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不要说学生没有课堂,就连教师也没有栖身之地。大队干部和群众根本不理这个茬。万般无奈,他只好在饲养处附近一辆破大车上安了“家”。之后,任老师硬着头皮走门串户,他了解到回民群众希望子弟读书受教育,只是对汉族教师存有戒心。要解决这一矛盾,任老师认为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他不顾风吹雨淋,连日奔波,广泛宣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回民群众心服了、感动了,纷纷要求大队把学校办起来。大队干部握着他的手说:“你真心实意来我村办教育,再不把学校办起来,俺就对不住党和政府,对不起汉族兄弟,也对不起回族父老乡亲了。”就这样,干部和群众腾出房屋,办起学校。任老师为了取得回族群众的信任,和他们打成一片,毅然改变了26年的生活习惯,不吃猪肉,不用猪油,外出开会学习也到清真饭店就餐。他从不在清真寺吸烟,连自己的孩子对父母的称呼也随着回族的习惯。他经常利用自学的一些医药卫生知识和维修技术,热情为回族群众服务。日久天长,他们成了知心朋友。1968年刮起了小学教师还乡风。他的同学、老乡纷纷回了原籍。南街的回民学生、家长热情挽留他,他也舍不得离开视同亲人的回民群众,干脆把金家迁来,在南街落了户。回族群众风趣地说:“任老师真是我们的朋友。

任老师在南街落了户,安了家,把整个身心扑在了教育育事业上。他耐心动员,频频家访,千方百计让回民子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学生家庭有困难,就自己出钱为他们买书,平日的“小调皮”、”小野马”,成了知礼貌,守纪律的小学生。回族群众看到孩子入了学,学到了知识,又有了出息,都主动把孩子送到学校。不到半年,就发展到50多人。为了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任老师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从高、初中毕业的回族青年中培养、选拔教师。他热情向导,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先后有20名回族青年当了民办教师。他们在任老师的带领下,努力工作,回民小学获得全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支持。1983年,任老师得悉原公社电影院要处理,他抓紧时机,多方联系,奔走呼号,筹集资金。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买下了影院,改建成回民小学。他请来了15人的建筑队,对房子进行整理修缮。任老师天天盯在工地上,负责监工。为了节约开支,他让妻子在家里为建筑工人烧水做饭,忙活了一个多月,分文不取,他家有4亩责任田,一点也顾不上,全部找人耕作:最后,他又把当月的工资垫上,修完了学生厕所。全村200多名学生喜气洋洋地迁进了新校。群众望着任老师黑瘦面容说:“看把你累的,你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了”。

南街回民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年复一年,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走向社会各条战线,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贡献了聪明才智。有几十人成为国家干部。这是南街回族群众的骄傲,也倾注着任老师的心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