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是几月几号(今天农历是几号初几)

文 | 望于江湖

今天是农历是几月几号(今天农历是几号初几)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令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的、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古代中国影响很大的传统启蒙经典读物。

《千字文》用一千个汉字描绘出中国文化史的大致轮廓, 一以贯之、层次推进、引经据典、讲求音韵,既可以作为四言长诗诵读,又能当作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收藏。历代文人对《千字文》都是推崇有加,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称《千字文》为“绝妙文章”。

新中国成立之后,《千字文》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系统化的启蒙教育无疑是社会的进步的,但就文化延续和文明传承的角度来看,《千字文》的从启蒙教育中消失,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因为《千字文》不仅是识字教育的捷径,而且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明事的韵文,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中着力宣扬的道德观念曾经长时间地作为指导全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对中国人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融入骨髓,依然值得今日的我们去解读。

虽说《千字文》是古代孩童入学的教材,现代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史功底,对于文中的引经据典和取字用韵,一定读不懂继而望而生畏。故本文将以"趣解"的形式,带您开始轻松的《千字文》“认字”之旅!

第一课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今天是农历是几月几号(今天农历是几号初几)

第一句 天地玄黄

这句的意思比较简单,就是说天是黑的,地是黄的。诗意一点说就是:

“天啊/你怎么那么黑/地呀/你怎么这么黄!”

这句实际是从《易经》中剽窃来的,原话是:“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有人说是为了压韵才调整了一下文字顺序,实际上应该不是这个原因,因为“黄”与后面几句的尾韵是一致的,这个字并没有调整,如果为了整句的平仄和下句相反,这样一调整也没有达到目的。我看是为了在结构上和下句对称才调整的,这么一调,“天地”与下句的“宇宙”这两个名词正好相对,“玄黄”与“洪荒”这两个形容词也正好相对。

关于天和地,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神话:说宇宙巨人盘古开天地,然后人类产生并占领地球,后来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因吃天鹅蛋打架,史上最早的愤青共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山林起火,洪水喷涌,猛兽食人。幸好女娲把天给补好了,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后果没法改变了。

由于先民无法解释天地的起源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就用胡说八道来糊弄自己,于是将自然的力量形象化和人格化,创造了许多神话传说。

为什么人们常说“天字第一号”?这是因为《千字文》的广泛影响,后世用来计数也采用了《千字文》的文字顺序,比如一些商贾、店铺的账簿,书卷的编号,连科举考试的试卷页码,都多采用《千字文》的字序来编排。

天是什么?仅仅指我们头上这片看上去白天蓝色 、晚上黑色、而实际并没有实际物体的空旷虚无吗?不止如此,“天”字的意思已经延伸和扩展很多了,总结前人的解释,“天”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意思:

一是科学意义上的“天”,指时间和空间概念。地球绕自转一周是一天,这是时间概念,无边无际的太空是天,这是空间概念。

二是将至高无上或主宰世界的东西抽象为“天”。比如古代皇帝都称“授命于天”,农民起义或占山为王的也说是“替天行道”,这里的“天”就是抽象的东西,是一个虚无的借口而已。、在旧时非常流行的结拜仪式上,几个人往地上一跪,嘴里念叨着“黄天在上,后土在下,我和谁谁谁等人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相比之下,“地”就没这么多说法,但因为“天”是老大,所以总被迫跟在“天”后面露露脸,没办法,谁让咱是老二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一直以厚重的姿态地承载着万物,其中就有最聪明也最阴险的动物——人。相比于高高在上的天,地可真算是立足本职、踏踏实实了,人们也习惯于把大地比喻为母亲。

“玄”是指深青近于黑的颜色。“玄”另外一层意义是深邃,高深莫测。肉眼看天空,所见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光的散射效应。但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确实是黑色的,所以说“天玄”从科学角度看依然是正确的。而从形而上的层面,天玄又意味着天道高深莫测。

在我国古代,黄色一直是皇权的代表色,象征着高贵。黄色为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宝座上的呢?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色被当时的中国原始部族首领看中,作为自己的称号,这个首领就是黄帝。黄帝并不姓黄,而是姓姬,名叫轩辕。为什么姓姬呢?因为“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就是以居住地取姓。那时候姓氏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仅仅起到了区分部族之间亲疏关系的作用,一般都以居住地点的标志物名称为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姓氏。后来才慢慢发展演变,形成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诸多姓氏。

姬轩辕同志之所以看中黄色,是因为有一天,他看见有“大螾大蝼”出现,就是大个头的蚯蚓和蝼蛄,于是说:“土气胜!”土是黄色的,因而认为是这是“土德之瑞”,所以崇尚黄色。这可能是黄色正式被隆重推出的最早记录了。

后来的很多朝代虽然属性不一样,但对黄色也基本都持推崇的态度。古人认为黄色是中和之美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谥也”,充分体现了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人们对土地资源的爱护、依赖和崇拜。

第二句 宇宙洪荒

这句的意思是“茫茫宇宙啊\辽阔无边\地球啊,洪水泛滥,草木蒙昧!”

按照本义,“宇”是指屋檐,如庙宇、屋宇,“宙”是指栋梁。“宇宙”一词本来是就是指一间房屋。后来意思扩展了,指天地,后来又扩展到没边了,指时空。《庄子·庚桑楚》中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淮南子·齐俗》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

洪字的本义是大水。其实地球几大古文明都有大洪水的记载。荒字的本义是草木蒙昧。洪荒是地球初期混沌的形态。

宇宙是永恒存在?爆炸产生?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是不能解决宇宙起源和归宿问题。到底是什么东西创造了宇宙?而又是谁创造了那个东西?最后宇宙要去向哪里?这是十分挠头的问题。

关于宇宙到底是怎么启动并运转的一直就没停止过,宗教界认为宇宙很年轻,刚诞生不久。比如十七世纪时大主教邬谢尔经过计算,搞得十分精确,还有零有整的,说宇宙是公元前4004年光荣诞生的。他是采取什么高精尖的技术方法进行计算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旧约圣经》中所有人物的年龄加起来。

但这么蹩脚的计算结果却被现在一些科学家所认同——他们也认为宇宙很年轻,理由如下:如果宇宙已经启动了很久,我们人类也应该已经存在了很久,那么我们的文化和技术都应该更加先进,早都应该杀向太空了逮几个外星人回来研究了,而我们现在还处在“窝里斗”的阶段。同时,根据科学考证,上次冰河期结束的时间和《圣经》上记载的创世日期相差不多,作为地球的寄生虫,人类也就是在那时候正式诞生的。

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一大撮”哲学家则认为,宇宙是永恒存在的,没有开头和结尾。那么人类为什么发展得这么慢呢?如果宇宙一直存在,那么人类就算坐个牛车也应该走到火星上去了。他们的解释是:周期性的自然灾难 一次又一次地使人类打回起始状态。

不管是启动论还是永恒论,上述两种观点一致认为:宇宙不随时间而改变。

到了十九世纪,地质学家发现岩石以及其中的化石的形成需要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这表明地球及宇宙上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另外,根据牛顿的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恒星必须相互吸引,那么它们就没有理由相互间保持恒定的距离并且静止在原地,除非上帝在和恒星们玩“木头人”游戏。

一直到二十世纪初都没有人提出否定宇宙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理论。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红移现象,就是远距离星球射向地球的光以红光为多,近距离的则以紫光为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星球在远离地球。

接着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提出加速度不等于零的理论,其中即包含了宇宙膨胀的观点。但是他对宇宙恒定论情有独钟,以至于他没有提出宇宙膨胀论,而是设立了一个宇宙常数,用于抗衡引力的因素来调和牛顿的理论。

1929年,埃德温·哈勃首次提出了宇宙膨胀论。十几年后,科学家们又提出大胆预测,说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简单模拟一下大爆炸的产生过程,大致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星系逆着时间的方向,就是向已经过去时间方向运行(当然,运行速度至少要超过光速,才能回到过去)那么星系在前一百亿到前二百亿年之间的某一时刻似乎应该重叠在一起,在这个称为大爆炸奇点的时刻,宇宙的密度和时空的曲率应为无穷大,所有的已知的科学定律在这种条件下都失效了。科学唯一能告诉我们的是:宇宙现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过去是处于那种形态。

按照大爆炸理论,科学家推断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7亿年。后来又有人计算宇宙有多大,发现宇宙真实超级大,其长度至少为1560亿光年,目前已发现和观测到的经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想想吧,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宇宙中是多么多么的渺小。至于宇宙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渺小的人类还在争论,有说宇宙是球形的,有的说是马鞍形的,还有说很平坦的,就像盲人摸大象一样乱说一气。

再往后,那位躺在轮椅上、全身除了大脑之外都不能动的著名传奇科学家霍金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来探索宇宙的开端。1983年霍金等人提出了“无边界设想”,认为宇宙的状态应由对一定种类历史的求和给出,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

但是霍金自己仍然充满迷惑,他说:“究竟是什么东西将生命之火赋予这些方程,使之产生一个受它们制约的宇宙呢?难道终结的统一理论是如此之咄咄逼人,以至于其自身的实现成为不可避免?虽然科学能解决宇宙如何启始的课题,它仍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为何宇宙必须存在?我对此没有答案。”

今天是农历是几月几号(今天农历是几号初几)

第三句 日月盈昃

这句的意思是“太阳啊/时正时斜/月亮啊/有圆有缺!”

《易经》里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日斜称“昃”(zè) 。《说文》中说:“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所以太阳初升到正午这段时间不为昃,过了正午太阳偏西才能这么说,后来引申为“倾斜”之意。

太阳的传说就属于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在这里只简单回顾一下我国太阳传说的故事梗概: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十个太阳,每个太阳里面栖息着一只三足乌鸦——不知道为什么没变成“烤鸦”,否则太阳没准就改叫“全聚德”了。天上太阳多,地球变热锅,当时又没空调,人们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只好请神射手后羿帮忙,后羿射掉九个太阳。

关于太阳的传说记录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远古时候真的出现过“天现十日”的奇观吗?这种奇观是怎样产生的呢?

天文气象专家解释说:“天现十日”可能是由于特殊的大气条件所造成的一种奇异的大气光学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幻日”。有的学者还通过复杂的公式,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天气条件进行了复原、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几率进行了推算。

三足乌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太阳黑子嘛!古人发现太阳里有阴影,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就以地上的东西来揣测。天下乌鸦一般黑,太阳里的乌鸦也白不了,所以就认定太阳里有乌鸦。

月圆为“盈”。《说文》中说:“盈,满器也。”就是器皿装满之意,略加引申,指丰满、匀称好看。中国历史上美男子之无冕之王超级帅哥宋玉,在其《神女赋》中写道:“貌丰盈以壮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描写了身材匀称容貌秀丽的美女。“盈”字亦可重叠使用,“盈盈”指的是充盈、充积的样子,金庸小说中魔教教主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可能就是取此意。

阴历每月初一,有一线月光,叫做“朔”;初三到初七,月牙如镰刀,叫新月;初八,月亮上圆下缺,叫做上弦月;十五月满,称为“盈”,或是“望”,因为此时的夕阳与月亮同时挂在天空,一白一黄相对而望;接着,下圆上缺,叫做下弦月;最后三十,月光消失,夜空黯淡,变成“晦”。

第四句 辰宿列张

这句的意思是“星辰按照自己的位置,陈列散布在空中”。

“辰”字本来是个象形字。你看它像什么?

如果把“辰”还原成原始写法,你就会发现:简直就是画了一只蛤蚌。“辰”是“蜃”的本体字,指蛤蚌之类的软体动物。《说文》中说“辰,有身也”,而《史记 律书》中的解释是这样的:“辰者,言万物之蜃也”,古人很有想象力,说“辰”表示万物像一只软体动物缓慢蠕动,马上要醒过来了。

后来“辰”的意思不断拓展,特别是被用来作为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第五位之后,“辰”充分发挥了一专多能的作用,被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简直就是万金油。纪年,就是在太岁纪年法中与天干相配来纪年,用它纪年的时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龙年,比如2000年是农历庚辰年;纪月,是指农历的三月;纪日就不多说了,古代的纪日方法繁多复杂,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但我们可以从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中的一句来简单理解:“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里的“良辰”就相当于“今天是个好日子”。纪时,即午前七时至九时。用来纪时的时候,又可以写作“晨”。

“辰”还被作为日、月、星的统称,也可单指星星。“日”和“月”在上句都说过了,在这句里,“辰”显然是单指星星。

“宿”这个字是个形声字。按照甲骨文的写法,“宿”字画的是人睡在室内席子上,所以其本义是指过夜休息。但在这句里,“宿”读“秀”音,是星座的古名。我国古代把恒星天空划分为“二十八星宿”和“三垣”。实际上“星宿”就是“星星临时休息、住宿”的意思,并未脱离“宿”字的原意。

所谓二十八星宿,是我国古代按照星星坐落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黄道是什么呢?就是地球运行轨道与天球的交界面,简单说就是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运行轨道,古人将黄道和赤道的天区又分成大小不等的二十八个小区,每个小区里住的星星为一“宿”。二十八星宿又分东西南北四象(又称四兽、四维、四方神),每象七宿,东方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合称苍龙青龙;西方有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合称白虎;南方有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合称朱雀;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合称玄武

据说每象的星宿全部连起来,你就会看到该象星宿合称的那种动物,比如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全部星星组成的图案极其像一条苍龙。但现在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看懂了,一是可能已经没人能把天空的星星按照二十八星宿那样划分出来了,二是污浊的空气使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几颗星星了,除非用天文望远镜

我们就以东方七宿为例稍微展开,介绍一下我国古代关于星宿的一点知识吧。

最初我们的老祖宗为了比较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颗星的运动,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宿,配上一种动物,组成一个星官,作为观测标志。东方七宿的七个星官分别是: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箕水豹尾火虎、房日兔、心月狐。东方七宿包括四十六个星座,三百余颗星,组成一条苍龙的图案。有观点认为,《易经》中说的“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正是描述的苍龙七宿在春天时的天象。角宿是苍龙之角;亢宿是苍龙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是苍龙的胸;房宿为苍龙之腹,由于龙为天马,所以房宿又称为天驷或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苍龙的尾巴。

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不仅把这些星宿和动物进行了对应,还与地上的某一区域进行了对应,画了一个天地对照布局图,也就是分野之说。如尾宿和箕宿对应着九江口,因此尾宿又名九江;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的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就是分野说的一个典范:南昌在二十八星宿中的翼、轸分野之内。

列,指排列有序的行列,竖排称“行”,横排称“列”。《荀子·议兵》中说:“故仁人用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张,在这句里是布满、充满的意思。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一章中写道: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最后被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