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南 恒瑞(罗瑞盈教授)

十大元帅中的很多人都有故事流传,罗荣桓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多的传奇色彩,至今留给年轻人的印象,莫过于他很早就追随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抗战期间主持山东、辽沈战役时和林总搭档与老蒋决战东北。其余的恐怕就记不清了,而且,罗帅去世早,他是十大元帅中最早离开的人,这无形中也使他在年轻的历史爱好者中成为存在感最低的那个元帅。

罗江南 恒瑞(罗瑞盈教授)

毛主席与罗荣桓元帅的相遇得很早。

1927年9月秋收起义结束后不久,参加了秋收起义的罗荣桓元帅随部队来到文家市,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经历过“三湾改编”后,这支部队只剩下几百人,其中就有罗荣桓。

那时的罗荣桓刚刚25岁,既是一名革命战士,也是一个学生。

他1919年在长沙协均中学读书时接触到了爱国思想,1924至1926年在山东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了大量反帝爱国活动。

1927年4月,为了追求革命的步伐,罗荣桓来到了武昌中山大学学习,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罗江南 恒瑞(罗瑞盈教授)

当年秋天,他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并在文家市第一次聆听到了毛主席的主张——现在不能打大城市。这一观点在当时是十分新颖的,罗荣桓在认真思索的时候,成为了当时认同这一路线的少数人;“三湾改编”中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是罗荣桓非常认同的。虽然当时毛主席还不认识这名年轻战士,但罗荣桓对毛主席的想法已经比较理解和相当支持了。在随部队进军井冈山的路上,罗荣桓积极践行毛主席的思想,在前进路上不断发展党员。在革命根据地的开辟过程中,他也根据毛主席的主张积极做好部队思想工作,为根据地的开创作出了卓越贡献。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曾经提出,红军在物质生活贫乏的环境、频繁的战斗中保持斗志的秘诀在于“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这一点罗荣桓做得相当好,可以说是将民主思想运用到军队中的第一人。他十分重视官兵平等,在军内建立了士兵委员会调动普通战士们的积极性。

他还曾经向党组织提出废止肉刑、反对打骂士兵等问题,并以一个打人凶狠的军官为例,引起毛主席对此事的重视。

1929年红四军召开的三次党代表大会上,罗荣桓都非常坚决地站在了毛主席的身后支持他的思想。当时毛主席提出的“党管一切”观点遭到了非议,但始终站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罗荣桓非常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他坚决支持“一切经过支部,一切权力归于党”,反对极端民主主义。

罗江南 恒瑞(罗瑞盈教授)

毛主席算是最早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特殊才能的人之一,红四军九大之后他曾称赞罗荣桓“在做政治思想工作方面是个多面手”、“以后很有可能为我们红军立下更大的功勋”。这份期待果真没有落空。

应当说,毛主席的思想很多时候天马行空,是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局出发的,这种大局观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所以让普通战士接受和理解毛主席的思想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罗荣桓很好地充当了中介和教化的作用,他在部队内积极展开丰富的政治思想工作,让战士们都能理解红军的作战要求和目的。

毛主席提出的“诱敌深入”、“各个击破”、“避敌主力”等方针得以在具体战斗中被红军战士们活学活用,也是有罗荣桓的一份功劳的。

不会打仗?招兵买马。

罗荣桓元帅,会打仗,会统战,还会招兵买马——并且,他招来的兵,不会跑,个个都心甘情愿为革命献身。

罗江南 恒瑞(罗瑞盈教授)

解放战争过程中,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路向南,一直打到海南岛,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纵观四大野战军,虽然各有各的优势,但提到四野无疑是兵力最强、武器最精良的勇猛之师。第四野战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党中央先后派遣八路军、新四军前往东北,两支军队到达东北之后,又与当地的东北抗日联军合并,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后逐渐发展成了东北野战军。

1945年,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之初,士兵总数不过27万,这还要加上地方军区的所有部队。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东北野战军与反动派进行了多场血战,可部队的人数越打人越多,到1947年底,已经有9个纵队,外加11个炮兵团,总人数超过42万。

从1948年开始,东北野战军人数更是急速扩张,仅仅几个月就扩张到70多万,还不包括地方部队。到入关作战时,东北野战军改编为四野,此时四野的人数已超过百万,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了。

与四野相比,其他三大野战军人数的发展则相对缓慢,例如第一野战军,到1949年初人数只有34万人左右,而第二野战军人数更少只有28万人左右,就算最多的第三野战军,人数不过58万,与四野的百万大军相比少了很多,那为什么四野会发展如此迅速呢?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四野在辽沈战役中,俘虏了大量的敌军,经过思想改造之后,一部分俘虏就参加了解放军。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稳固发展。

从1945年进入东北之后,我党就非常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此东北局先后派出2万多党员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带领穷人发动土地改革,使得东北地区的革命热情高涨,为了保住革命果实,年轻人都积极参加革命。

罗江南 恒瑞(罗瑞盈教授)

农民积极参军是好事,但这些农民文化素质低,没经过任何军事训练,如果盲目入伍,部队人数上是增加了,可战斗力却很难提升,不仅起不到好作用,甚至在战役的关键时刻,还会发生倒戈和溃散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东北野战军政委的罗荣桓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成立二线兵团。

顾名思义,二线兵团是一线作战兵团的预备部队,这些农民、青年参军之后,先编入二线兵团,不直接参加战斗。而是由一线兵团挑选骨干老兵,对新兵进行训练,包括射击、行军、纪律等诸多方面,直到新兵合格之后,才有机会补充进入一线兵团。罗荣桓这个办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全军上下的同意,之后他们又以野战军的名义上报中央。仅仅几个月,二线兵团就招兵88个团,总兵力多达22万人。在训练之后,这22万人后来都编入了一线兵团,成了东北野战军和后来四野的生力军,为四野今后在入关和渡江战役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二线兵团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扩张,一共招收兵员超过42万人。

罗荣桓是建设根据地的一把好手,抗战中就把山东建成我军最大最好的抗日根据地,到了东北后,罗荣桓继续严格落实土地改革,把剥削者的土地统统按人口发给老百姓。土改前,因为国民党长期宣传,东北的老百姓都不愿意相信解放军,土改后,老百姓都相信解放军可以让他们翻身,作自己的主人。为了守住自己的土地,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再受坏蛋欺负,百姓们的参军积极性非常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