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几乎以生僻字命名,背后源自于「避讳制度」,而乾隆为了让子孙名字更便于百姓避讳,还下令他们改名。(示意图/达志影像)
清军入关后,带来了满族文化和八旗制度,除了姓氏绕口之外,就连皇帝的名字都十分生僻难写,让外界不禁好奇,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考量。对此,乾隆皇帝就曾说过一句话,曝光背后的暖心用意。
古代皇帝多半以国号流传后世,较少以本名称呼,像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本名为「玄烨」,雍正则为「胤禛」,并非生活中常用的词汇,但也不至于太过冷门。
倒是嘉庆皇帝本名为「顒(ㄩㄥˊ)琰」、咸丰皇帝叫做「奕詝(ㄓㄨˇ)」、光绪皇帝则为「载湉(ㄊ一ㄢˊ)」,几乎都不约而同选用了生僻字,要想全部唸对,显然有点难度。
事实上,清朝皇帝几乎以生僻字命名,背后源自于「避讳制度」,众所皆知,封建时代讲究阶级制度,其中「避私讳」和「避官讳」是不得不的选择,前者是指家族内,全家人要避用自己的祖先和尊长的名字。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读到「敏」字时,总是读成「米」或「蜜」,为的就是避开母亲贾敏的名讳。
至于官讳又叫国讳,一般情况下,要避讳的是皇帝的旧名、御名、庙讳等,有时一改就是劳师动众,甚至连地名也要更改,违反者轻则面临牢狱之灾,重则满门抄斩。
有鉴于此,乾隆就曾说过一句话,「与其改众人之名,以避一人之名,莫若改一人之名,使众无可避,较为妥善。」意思就是,与其改众人的名字,后代子孙不如选用生僻字,能大幅减少民间的困扰,也因为这份贴心,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10.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