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

作者:吴恒忠

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

湘黔边境的标志性地标是腊尔山台地,这个台地上有两条有特点、有个性、有影响的母亲河,她们从发端、从涓涓细流开始就一路向西,然后穿山绕岭、百转千回又转向东来。

一条是乌巢河,从禾库龙角发源,在马颈潭(满江)与龙塘河汇合成沱江,在吉首河溪汇入峒河成武水,在泸溪汇入沅江。

还有一条是苏麻河,苏麻河发端于腊尔山镇的科茸村。苏麻河流经贵州麻周、柳浦(欧百川家乡)、官舟、苗王城,到了贵州铜仁市,折回湖南麻阳,成为锦河、辰水的一部分,在辰溪县城汇入了沅江。在泸溪老城县武水汇入沅江处,腊尔山台地上两条河的水分子在这里相逢……

苏麻河是以她流经的一个最有影响的苗寨苏麻寨命名。这个叫苏麻寨的村庄,在现今的官方文字和日常交流用语中,多称“苏麻河”,多写为“苏马河”(误写)。

苏麻河从腊尔山镇的科茸村发源流到本镇的板拉、大塘时,苏麻河时,河面宽处也不过十来米,但河里有桂鱼团鱼娃娃鱼……曾经还有水獭

乾隆版《凤凰厅志》载“苏马寨,城西八十里”。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乾隆二十三年(1757),从书中可见苗疆腹地已有大量的汉语名,说明这一时期这一带有些苗寨里已有大批汉人涌入,苏麻寨内的小地名就有“斋扎”(汉人寨);有的苗寨既有苗语名,也有汉语名,如板拉(田坪)、的果(苏麻寨)、务能(老屋场)、夺希(新寨)等;甚至有个别苗寨只剩下汉语名,如板拉附近的“大树坡”,虽然苗语称“大秀”,其实是“大树”的谐音。

苏麻河南面二里许有个寨子叫“务能”,人民公社时期的苏麻河村,包括大塘、苏麻寨、务能和叭来四个自然寨。

先有“务能”寨,后有“苏麻寨”,最先到苏麻寨立寨的人是从务能来的,也因此,“务能”寨汉语名叫“老屋场”,而苏麻寨、苏麻河的“苏麻”二字由“务能”寨名汉译而来,“务”是水、河;“能”,是一种可以长出“芝麻籽”一样做香料的植物—苏麻。苏麻河

湘黔边境的标志性地标是腊尔山台地,这个台地上有两条有特点、有个性、有影响的母亲河,她们从发端、从涓涓细流开始就一路向西,然后穿山绕岭、百转千回又转向东来。

一条是乌巢河,从禾库龙角发源,在马颈潭(满江)与龙塘河汇合成沱江,在吉首河溪汇入峒河成武水,在泸溪汇入沅江。

还有一条是苏麻河,苏麻河发端于腊尔山镇的科茸村。苏麻河流经贵州麻周、柳浦(欧百川家乡)、官舟、苗王城,到了贵州铜仁市,折回湖南麻阳,成为锦河、辰水的一部分,在辰溪县城汇入了沅江。在泸溪老城县武水汇入沅江处,腊尔山台地上两条河的水分子在这里相逢……

苏麻河是以她流经的一个最有影响的苗寨苏麻寨命名。这个叫苏麻寨的村庄,在现今的官方文字和日常交流用语中,多称“苏麻河”,多写为“苏马河”(误写)。

苏麻河从腊尔山镇的科茸村发源流到本镇的板拉、大塘时,苏麻河时,河面宽处也不过十来米,但河里有桂鱼、团鱼、娃娃鱼……曾经还有水獭。

乾隆版《凤凰厅志》载“苏马寨,城西八十里”。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乾隆二十三年(1757),从书中可见苗疆腹地已有大量的汉语名,说明这一时期这一带有些苗寨里已有大批汉人涌入,苏麻寨内的小地名就有“斋扎”(汉人寨);有的苗寨既有苗语名,也有汉语名,如板拉(田坪)、的果(苏麻寨)、务能(老屋场)、夺希(新寨)等;甚至有个别苗寨只剩下汉语名,如板拉附近的“大树坡”,虽然苗语称“大秀”,其实是“大树”的谐音。

苏麻河南面二里许有个寨子叫“务能”,人民公社时期的苏麻河村,包括大塘、苏麻寨、务能和叭来四个自然寨。

先有“务能”寨,后有“苏麻寨”,最先到苏麻寨立寨的人是从务能来的,也因此,“务能”寨汉语名叫“老屋场”,而苏麻寨、苏麻河的“苏麻”二字由“务能”寨名汉译而来,“务”是水、河;“能”,是一种可以长出“芝麻籽”一样做香料的植物——苏麻。

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欧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

“的果”,是苏麻河寨的苗语名。

古时候,苏麻寨所在地原来只是个叫“格茶 ”(gheul nceab,竹山)的地方,说是务能村石姓家的牛到了这里不回去了,石姓人就慢慢到这里安了家。吴姓祖先从板拉搬迁过来,和石姓朋友“打几那”(dat gix nab结拜兄弟),不开亲,一起建设家园。

“剖哥格”,是苏麻寨子里吴姓后人对他们一个祖先的苗语称谓,“剖哥格”可以翻译成“寨子里的老爷爷”或“‘哥’老爷爷的寨子”,两种都讲得过去。如果把“剖哥格”翻译成“寨子里的老爷爷”,只是不太符合苗族地名的用语习惯,因为在东部苗族地名当中,“吉”“的”“得”“己”等都是地名的前缀,是“地方”的意思。“剖哥格”中的“哥”是“果”的音变,“剖哥格”其实应该就是“剖果格”,意思是:一个叫“果”的老爷爷,“的果”意思就是“‘果’的地方”或“果”的寨子,这就是苏麻寨苗语名“的果”的由来。

这个叫“果”的爷爷影响怎么这么大呢?传说在“果”爷爷的生活时期,上寨大塘的大户人家常常欺负他们,要他们每年都送最好的山竹做瓜架和竹编。“果”身材高大,有勇有谋,他有七个儿子,小时候都作女孩子打扮,一人发一个竹篮、背笼扯猪草,故意让别人看见“她们”在家门口搓麻绳。等最小的孩子也挑得起一担柴的那年,他叫七个儿子去上寨送竹子,全都换作了男儿装,每人发一枝枪,孩子把竹子放在寨子边,七个儿子就在寨子边放了一排枪。上寨人方知道“果”的孩子是七个男儿。从此,两寨人相安无事,和睦相处。

正是由于“果”的勇敢与智慧,成为了寨子里的头人,也赢得了周边寨的认可和尊重,寨名“的果”也就应运而成。

苗语讲“寨”,一般是指“寨子中的一个小区”。苏麻寨分为“寨肖”(欧姓寨)、“寨瓜”(石姓寨)、“寨雄”(苗人寨)、“寨扎”(汉人寨)、“寨怪”(官寨)几个寨区。据说寨子鼎盛时期超远超过现规模,过去有房子的地方,现在都起不满。

“寨怪”,据说当过县长的一家人住在那里,其子吴自达当营长,民国初有驻兵。后来苏麻寨有十来户人搬到“东吊”(像‘兑’一样的小山坳),吴天半家就是从苏麻大寨搬到那里去的。

苏麻寨“寨肖”指欧姓,贵州松桃欧百川的故乡“柳浦”欧姓就是从苏麻寨“寨肖”搬迁去的。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地址:fmxx0743@foxmail.com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