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茅观巷北,东出中街路,与曹家巷隔路相对;西至汤家巷。长355米,宽3.3-4.3米,原为弹石路面,后改为水泥道板路面。
卢熊《苏州府志》作刘迪功巷,王鏊《姑苏志》作通济巷,乾隆《苏州府志》既录通济巷,又录宋筅帚巷。同治《苏州府志》并注:“县志筅作线,或作仙舟,巷中故有宋仙洲祠。”筅帚,旧时吴地人家用以刷洗锅盘的用具,以竹丝扎成,从事制筅帚业者,兼作竹筷、淘箩、农家簸箕、甩洗(旧时洗刷马桶用)等,均系竹制日用手工艺品。巷传云有宋姓筅帚作坊,故名。
4号原为猛将堂。《吴门表隐》卷一:“瓦塔在宋仙洲巷吉祥庵。宋景定间建,即大猛将堂。神姓刘名锐,端平三年,知文州,死元兵难,亦作刘武穆锜,冯班作刘信叔,又作刘鞈,又作南唐刘仁瞻。有吉祥上义中天王之封,旁列八蜡神像。左庑有神姓顾,称管烛司。岁腊日及正月十三日,大府率属致祭。一在江村桥西;一在六直西美桥北;一在盘门营内;一在横塘;一在洞庭山杨湾;一在石匠巷北;一在卢师桥南;一在三条桥堍;其在穹窿坞者,尤显应。村民舁像如飞,倾跌为敬,名曰迎猛将。此外士民尸祝,闾巷咸塑像祀之。夏秋之交,村民赛祀,名曰青苗会。其封神敕命碑,在灵岩山前丰盈庄,宋景定四年二月正书。”本巷猛将堂,初名杨威侯祠,加封吉祥王,故旧称吉祥庵,内有瓦塔一座。旧时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八日有庙会,庙门口点燃大蜡烛,俗称“看大蜡烛”,十三日上午上灯(点蜡烛),十八日熄灯(熄蜡烛)。届时各地摊贩都来赶会,本巷及中街路一带十分热闹。民国初年,本处曾做过商团大队部,抗战后逐渐衰落,1958年房产管理处设分所于此,现为桃坞房管所,原建筑已拆除。
15号张宅为市属控保建筑,二落七进,有门厅、纱帽厅、方厅、堂楼、女厅,及清乾隆十年(1745)“吟德怀和”砖雕门楼等,民国时宅主为张姓绸商,现已修复,名“吟德园”。
20号原为清督粮道衙门,掌管督运全省漕粮,清末裁撤,改为税务公所,《苏州城厢图》已标作钱业公所(《吴县图》仅标钱业二字),民国初年,由同治年间任江苏巡抚徐有壬的孙子购下,改为住宅,内有庭院、厅堂、古树、花卉、假山、九曲桥等,中两大厅建筑宽敞,1968年被塑料九厂拆除建厂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