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网】
走进新房,75岁的姜维堂老汉目瞪口呆:木地板蹭亮得如同镜子,沙发舒服得不舍得起身;打开空调,凉风习习,客厅摆设,简洁清新;移步卧室,席梦思大床,软绵舒适;洗衣机、电冰箱,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先摸了摸额头,没发烧;又掐了掐胳膊,感觉痛,姜维堂自言自语:“我不是在做梦。”
这套房子三室两厅、一厨一卫,还带个储藏室,现今主人就是姜维堂。从原先10公里远的村中危房,到现在县城闹中取静的楼房,姜维堂开始泪眼婆娑:“这辈子没白活!”说起这套房,背后还有个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感人故事。
今年初,浙江省安吉县残联新班子一上任后,就分组对全县1.2万名残疾人逐一上门走访,县纪监委第七纪监组随即派副组长金莹全程监督落实。春节前几天,副理事长罗飞走进递铺街道万亩村姚家自然村姜维堂的家,有些惊呆了。
阴暗潮湿的危房内,角落里一张简易木床被各种农具杂物包围,侧身才能走到床前。没有衣柜,床上堆满了老人的四季衣服;没有橱柜,小电饭锅只能摆在床边……姜维堂原本是个壮汉,在一次帮人建房施工时不幸摔成肢体残疾,长年药不离身,至今孑然一身,好在老人有失地保险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房子没法修,只有重新建!”同行的金莹与罗飞出门后边走边谈,想通过“找村里补一点,残联拨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途径方式为姜维堂拆旧建新。
急匆匆走进村部,两人顿时如霜打的茄子。万亩村地处安吉县城城郊结合部,全村1142户中仅有姚家自然村23户还没有征迁,且属于规划红线内,拆旧不准建新。
梅雨季节来临,危房更险,人命关天!罗飞与金莹心急如焚,这时万亩村党委书记林长顺透露一个信息,姜维堂房屋如果征迁,按现行政策可获得百万元货币安置,但何时征迁没有准确预期。
伤病缠身的姜维堂毕竟75岁了,如果等到房屋征迁补偿款到手,人却没了,那岂不是一场悲剧。两人急中生智:一方面,请村里做姜维堂工作让其租房居住,另一方面,两人直奔建行,决定将其未来征迁补偿款做担保为其申请贷款租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可谁晓得,姜维堂得知要其租房居住,一万个不同意,一来担心今后征迁补偿款得不到,二来确实没钱租房子。唯一诉求是,请村里帮忙租个集装箱,让其在里面居住即可。
村里干部轮番上阵,经过一段时间日夜不停劝说,姜维堂终于答应租房。这边,建行贷款经办人员上报领导多次会商,得到的答复是:用征迁补偿款预期做担保申请贷款无政策依据,不能放贷。
这厢贷款无着落,僵局打不开,那头,姜维堂每天来找村干部要住进租房。
那段时间,罗飞和金莹焦头烂额。两人又来到农商银行,行里出了个主意,由姜维堂亲戚担保就可放贷。罗飞立即找到了适合担保贷款的亲戚,由于这名亲戚有连带失信记录,重新替人担保还有时间限制,贷款又遭搁浅。
好事总让人感动。农商行见这两人为一个素不相识的残疾人操心费神,最后经协商以亲戚名义贷款,由罗飞担保。6月8日,10万元贷款终于放款。
贷款到手后,多方齐努力,考虑到老人将来需要人照顾,大伙特意在县城住宅区找到了这套出租房。姜维堂出门便可免费坐公交,直达菜场、医院、超市。
6月14日,姜维堂拎着衣物住进了新房,双手紧紧握着罗飞、金莹的手说:“我说不来好话,下辈子我会报答你们的恩……”
作者:陈毛应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本文来自【中国农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