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有的,我也想有”这样的攀比心理带来的并非全是坏处。它既可能引导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奋发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可能让原本正直廉洁之人走上非法犯罪的道路,让家人蒙羞。很可惜,本文的主人公陈刚成为了后者。但在开启贪腐之路前,他也曾是一名令家人骄傲,令周围人羡慕的公职人员。
陈刚学习天赋高,无需别人刻意引导,他就能对文字书籍产生极大的兴趣。当家人意识到他是块读书的好料之后,更是铆足劲地工作,赚来的钱都拿来给他当学费。求学期间,陈刚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深度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学习天才。就连考上的大学,都是别人可望不可即的清华。
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新天地,陈刚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带着必要有所作为的想法,用功读书,同期的学生们常常能在图书室、自习室见到他认真学习的身影。这样的付出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即便他所在的小城教育资源有限,但他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不过陈刚可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虽然重视知识,但也同样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陈刚可是个全方面表现均不错的有为青年。申请入党、听取党课这样的好机会也轻易就被他抓在了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陈刚心中报国的热血在沸腾。幸运的是,他最终实现了愿望,成为了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而早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就已经是一名党员。不过他不是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因为那时的他认为自己还可以变得更好,所以在顺利拿到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后,他先是受邀留校任教,后因表现突出,成为党委委员,之后又成为柳州市师长的助理。,也是这时他才正式加入到人民公仆的大部队之中。
大多数人的工作靠的都是更多的努力和一般的天赋,但陈刚却不一样,他的成功靠的是更多的努力和更优秀的天赋,也因此,他的仕途之路走得很是顺遂,2002年,就荣升为首都规划建委办公室党组书记兼主任。
在顺遂的仕途背后,陈刚没想到还有不少人在关注着他,一些人是纯粹是喜欢琢磨,觉得陈刚能力出众,将来必定前途无量。还有些人则是看中了他手中的权势,觉得只要能和陈刚搞好关系,那在那个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年代,必将会因陈刚得到不少的好处,厚厚的大红钞票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地位的提升和公司的发展。
成为副市长之后,陈刚虽然职位高,权力大,但薪资待遇相较于那些富翁来说,还是少得可怜,别人都能买房,他却只能租住,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丝不安稳,觉得自己终究是这个城市的局外人。但他也不想想,和他拥有同样境遇的公职人员不少,为何别人就不抱怨不感到不安稳呢?
能有这样的表现,说明陈刚心中的欲望已经开始露出獠牙。他逐渐萌生出想要在北京拥有一座金碧辉煌大宅院的想法。但他手中没有那么多钱,那到底要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精明的商人们爱多方打听后,终于得知了这一重要消息。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口,于是他们一边劝说,让陈刚思想发生偏移,一边将各种金钱厚礼和地皮摆在陈刚的面前。
“我就只收一次”陈刚在心中告诉自己,于是他的手就这样伸向了赃款,再将他们装进了腰包。陈刚以为这一次以后自己就可以收手,但事实上,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毅力,有的事只要一旦开始,就再也不可能轻易停下来。
在此后的15年时间里,陈刚不断地犯错,不断地受贿,有了地皮,有了钱,也有了装修豪华的私家园林。在其内部,还有高达1.3亿人民币的赃款。
可钱财太多的陈刚却突然间感到害怕了,那么大笔的钱,若是被查出,那自己的下场也一定不会太好,但若是自首,他又没有这个勇气。就这样,陈刚在正义与邪恶之间不断挣扎着,用灯红酒绿的生活麻痹自己,希望可以让良心好过一点儿。
直到2019年初,相关部门因调查其他案件找到了陈刚,他才再次萌生了自首的念头,只不过那时的他还是对后果有些害怕,所以态度上有些犹豫不决,但他提及的敏感话题让相关工作人员敏锐地意识到他有自首的想法。
在他们的引导下,陈刚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将此前的犯罪事实一一坦白,而他也因此获得了15年的铁窗生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2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