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开头的成语四个字(智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文/米七六

智开头的成语四个字(智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智伯/智瑶/荀瑶/智伯瑶/智襄子

01

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三月。

晋国赵氏的老巢晋阳,被智氏、魏氏、韩氏三家的军队团团围困。

长达三年的围攻没有拿下赵氏,联军头领智伯大怒,下令掘开汾河,将大水引向地势低洼的晋阳。

城中最高处露出水面仅六尺;

青蛙跳在灶台上;

赵氏军民易子而食,悬釜而炊……

智伯带着魏虎、韩驹两人,一辆车到城前去巡视。

眼见晋阳城摇摇欲坠,智伯哈哈大笑,对两人说:

“我今天才知道,水是可以灭国的哟!”

这是,韩虎偷偷用胳膊肘儿顶了一下魏驹,魏驹踩了一下韩虎的脚后跟。

两人心照不宣地不吭声。

韩氏的老巢安邑,傍边是汾水

魏氏的老巢平阳,傍边是綘水。

面对咄咄逼人的智伯,赵氏的今天就是韩、魏的明天啊。

当晚,赵氏重臣孟张潜入韩、魏营中,见到韩虎、魏驹,一句“唇亡齿寒”,点明了时下的局势。

韩、魏决定联手赵氏,反攻智氏。

韩、魏士兵偷偷摸到大堤坝上,将智氏守军尽数杀死。

反向将汾河水引导,灌向智氏大营。

睡梦中的智氏军队,全部淹在大水之中。

晋阳城中水位下降,赵襄子(无恤)知道得计,率军杀出城来,正面猛攻智氏。

韩、赵两军则从左右两翼一起进军。

智氏大败,全军覆没。

智伯在乱军中被杀,脑袋被赵襄子割下来,用头骨做了一个大酒杯。

赵、韩、魏三家联合,把智家全部灭了,三家分掉智氏的地盘。

五十年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资治通鉴》就从这一年开始计事。

02

春秋时,最有能力统一全国的,原来是晋国。

晋国的十来个公卿,都有很大的实力,互相攻击上百年,剩下智、赵、魏、韩四家,把晋国国君都凉在一边。

智伯是个非常能干,非常聪明的人。

他老爸立他为继承人时,同族大臣智果说:这非常危险啊!

智果分析:

智伯有五大优点:

1、高大帅气

2、骑射一流

3、各种技艺都好,全面发展

4、文章写的好,口才好

5、果断刚毅

是个全面发展的五好青年。

但他有个弱点:仁义不足。

这种特别有能力的人,自信甚至于刚愎自用,是必然的趋势。

又下得了狠手,不给人面子。

危险!危险!危险!

老爸还是认为智伯本事大,传位给他。

智果就从智氏里分家,改为辅氏。

03

智伯整顿家事,很有手段,智家越来越强大,掌握晋国大权。

但智伯也越来越跋扈,容不下不同意见。

有一回,喝大的智伯竟把酒泼在赵无恤脸上。

赵氏的家臣们大怒,要以死相争。

无恤却拦住了他们:

“我老爸选我,就是知道我能忍。”

智开头的成语四个字(智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赵无恤受侮辱

又一天,智襄子与另外两大家主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吃饭。

饭桌上,智襄子让韩康子很下不来台,还侮辱了韩康子的家臣段规。

智伯的办法很多,他向其他三家建议:

每家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国,这样国家才会强大对不对?

这明显是打着大公无私的旗号搞私事。

韩、魏两家怕他,献出“万户邑”。

但赵氏不给。

战争爆发,智氏率韩、魏两家攻打赵氏。

赵无恤没有选择邯郸、长子等地,而是选择坚守人心最为归附的晋阳。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百姓坚守三年不变心,终于拖到了战局的变化。

04

智伯的手下,也不乏能人。

大臣郗疵就看出了战局的重点,要堤防魏、韩两家反水。

那天,智伯带着韩虎、魏驹巡视回来,韩、魏二人忧形于色。

等他们走了,郗疵急忙对智伯说:

“主公,韩魏这两人,肯定要反。哪有胜利在望,却脸色这么沉重的。”

智伯太自大了,直接把两人叫来:

“郗疵说你们想反叛,有这事吗?”

两人当然矢口否认,走出大帐,恰好碰上郗疵,一起盯着老郗看,那目光要杀死他。

郗疵跑进帐,问道:

“主公啊,你即使不相信他们会反叛,也不应该把我的话告诉他们嘛!”

智伯笑了:

“你咋知道?”

……

有个很少用的成语叫“睟面盎背”。

是指有修养的君子,一举一动都透露出道德的光彩,在脸上背上都会显示出来。

同样,仇人的举动更是透出腾腾杀气,浑身上下,都是一种敌视的气味。

郗疵出言劝谏:

领导呀,您如果不防备,势必大难临头的!

智襄子傲然道:

“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天下大难,尽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临灾难,谁敢兴风作浪。

郗疵是聪明人,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主公听不进自己的话,敌人视自己为眼中钉,处境太危险了。

他立即向智伯申请出使齐国,躲过了这一劫难。

智开头的成语四个字(智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豫让

05

瑶文韬武略,养士也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手下有不少人替他卖命,九死而不悔。

最有名的,就是刺客豫让。

06

智伯自己是个大能人,智果知人,郗疵有谋,豫让死忠,他却还是身死国灭。

这是为什么?

后世史家,皆论智襄子贪得而亡,这未免有点成王败寇的味道。

智家,通过分化蚕食,以阳谋逐步吞并其余三家,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暂且不讨论。

可以肯定的是,智襄子之败,与其性格缺陷有很大原因。

伟人说:

“ZhengZhi是什么?就是把拥护支持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智果说:

样样优秀,却对人无礼。

大家畏惧他,但不服气他。

这样的人,最终还是要倒台的。

土话也说:

宁愿不围一千个君子,也不得罪一个小人。

老王还是那句:

低调不容易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3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