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姓读音是什么意思(候姓读音是什么字)

晋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国祚绵延近七百年,在春秋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战国的政局和走向。

在七百年的历史里, 有太多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 为了提高观感,我们必须省略掉一部分,以让整个晋国的兴衰更加的清晰可见。

以下是正文。

晋国的封地在古唐国,唐国属于上古封国,是五帝之一的尧帝的封国。西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姬诵在位的时候, 据说唐国作乱,摄政王周公旦带兵灭唐, 然后将唐国封给了姬诵的弟弟姬虞,仍然叫唐国,到了姬虞的儿子即位的时候,将国家迁居到晋水旁, 于是以地为名,叫晋国。

候姓读音是什么意思(候姓读音是什么字)

当然,唐国是否真的是叛乱被取消国号,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根据史学推测,在西周王朝进入第二代天子国力正当强盛的时候, 唐国的叛乱有点不自量力,更何况此前周公已经平定了“三监之乱”,军力日盛。唐国叛乱则有点不够明知。另外我们纵观西周封国,可以发现武王分封诸侯以后 ,山西一带只有一个唐国是不属于西周分封,这种简单的臣服关系可能不足以让周王朝放心,所以我们今天有理由怀疑,所谓的唐国叛乱或许只是一种扩张领土的理由。灭唐以后,唐地终归纳入西周王朝的版图。

此后整个西周期间,由于周王朝中央政府的强大,诸侯国力量虽然有所增长, 但尚且没有到一个爆发点,因此在历史舞台上, 包括晋国在内的其他诸侯国, 并没有太多的故事发生。

直到,周幽王搞出烽火戏诸侯,然后被大舅子申候引犬戎攻破国度,生死国灭。此时的晋国传到第十一任国君晋文侯手里。

晋文候姓姬名仇,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爹晋穆候在位的时候, 跟着周宣王讨伐条戎,却打了败仗,深感可耻,又无处发泄,刚好媳妇姜氏生了第一个儿子, 于是取名字叫仇。这就是姬仇。四年之后晋穆候再次讨伐戎族,获胜,恰好姜氏又生了个儿子,这位老兄一开心, 就正儿八经给儿子去了个名字叫成师。后来就有人讲,仇这个名字太不吉利, 还是成师听着富贵。

只是,按照周代嫡长子继承制度,公子仇年长于公子成师,且都为正妻晋姜所生,那么晋国未来的国君就是公子仇,公子成师最多也是作为小宗分封出去,另立门户。

穆侯死了以后, 按嫡长子继承制应该有公子姬仇即位的,但穆候有个弟弟由于多年跟随哥哥征战四方, 积累了太多的声望和权力,于是夺了国君之位,史称晋殇叔,时年21岁的公子姬仇只好带着17岁的弟弟亡命天涯。

晋殇叔名字未知,晋殇叔是他的谥号,从谥号里这个殇字,我们知道他死于被杀。

因为四年以后,羽翼渐丰的姬仇和弟弟姬成师率领部族杀回晋国,杀死了叔叔晋殇公,姬仇即位, 叫晋文侯。

候姓读音是什么意思(候姓读音是什么字)

晋文侯在位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是率兵和卫国郑国秦国一起勤王, 赶走犬戎,参与迎立太子宜臼为周平王。并护卫周平王迁都洛邑

第二件事,替周平王杀了周携王,使得周平王西迁之后的二王局面结束, 维护了东周王朝的权威。

这两件事使得晋文侯成为周公旦一样的护国元勋。周平王为了感谢这个亲戚, 特意谢了一篇《文候之命》。晋文侯也因此获得了辅佐天子, 代王征伐的大权。所以晋国在这一时期沿着汾水不断的扩张地盘国力迅速增强, 并且获得了周天子的承认。为多年以后的称霸埋下伏笔。

晋文侯做了三十五年国君, 安然去世, 儿子姬伯即位叫晋昭侯,姬伯或许是感谢叔叔姬成师辅佐父亲夺回君位之功,公元前745年,将叔叔封在曲沃,后人称之为曲沃桓叔,但是曲沃的都城要远比晋国国度翼城还要大,这就违背了周王朝规定的等级制度。但是也许是晋昭候太信任这个叔叔了,他没有听从大臣的劝谏。

曲沃桓叔,像那位被他和哥哥干掉的叔叔晋殇叔一样,都曾经跟着哥哥征战沙场, 要人有人, 要能力有能力,五十八岁的桓叔离开国都去曲沃就封的时候, 大概就想好了 早晚有一天要回来的。

自晋昭候分封叔叔为曲沃桓叔以后(公元前745年)。晋国分为大宗姬仇(晋文侯)一系和小宗曲沃姬成师一系。由于姬成师的苦心经营,曲沃已经成为晋国仅次于国度翼城的第二个经济中心。姬二叔的欲望已经开始膨胀。

在就封六年(公元前739年)以后, 翼城发生内乱, 晋昭候被大臣潘父杀死,潘父杀完国君喊曲沃桓叔过来当国君, 桓叔跃跃欲试带着军队赶赴翼城, 但是不曾想国君虽然死了, 但是他的支持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晋国人发兵主动攻打曲沃桓叔,桓叔大败,退回曲沃 。晋国人立了昭候的儿子姬平为国君(晋孝候)。

我们有理由怀疑潘父是桓叔的人, 因为历史上没有去讲他为什么要杀掉昭候,而且杀掉昭候迎立桓叔,动机可疑。

大概是顿悟到双方的差距,桓叔在此后一直小心翼翼,积蓄力量,八年以后抱憾而终。

这是曲沃代翼第一战,尽管曲沃战败, 但并未伤筋动骨, 晋国人也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双方的矛盾完全公开化。六年的时间,曲沃一系就直接摊牌, 这恐怕是当初的晋昭候没有想到的。

接下来的事情诡异而又血腥, 大宗尽管抗住了小宗一波一波的攻击, 但是大宗的国君却总是被小宗一波一波的屠杀。跟杀个小鸡似的,反而是曲沃小宗一系先后善终。晋国翼城大宗一系在不断的被屠杀下, 元气大伤。

我们简单快速的叙述下。

桓叔被晋昭候封曲沃是公元前745年。

第六年,潘父杀昭候,迎立曲沃桓叔, 国人不服,大败桓叔。曲沃代翼第一次失败。

第二十一年(公元前724年),桓叔的儿子庄伯,派杀手去晋国国都翼城,杀死了晋孝候。并出兵攻打翼城 晋国在国际盟友荀国的支援下, 打败了曲沃一系。曲沃代翼第二次仍然失败,但是曲沃干掉了国君,拿到了一血。

国君没了,晋国人只好立昭候的小儿子姬郤为国君,谥号晋鄂候。按辈分上 ,曲沃的庄伯是晋昭侯的堂兄弟,是孝候和鄂候的堂叔。

第二十七(公元前718年)年,庄伯再次行动。这次庄伯先贿赂了周天子,联合郑国,刑国一起讨伐国君。周天子桓王也派兵助阵,晋鄂候一战而败,逃到了外地。但是短时的庄伯后来又得罪了周桓王,周桓王也是骑墙派, 马上反水支持晋鄂候。这年秋天,周天子派人带兵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失败,退回曲沃。

周天子桓王立了鄂候的儿子姬光为晋国国君(姬哀候)。这一战,最终虽然晋国胜利,但晋国的国君势力大受摧残,双方力量发生逆转。这是曲沃代翼第三战。

候姓读音是什么意思(候姓读音是什么字)

另外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 周天子虽然还有讨伐并且战胜曲沃的实力,但天子的眼力劲已经彻底不行。毕竟嫡长子继承制是周王朝的正统, 长幼有序是周天子制定的等级基础。周天子最初被庄伯贿赂,帮助曲沃小宗攻打大宗,本身就是对自己制定的周王朝等级秩序的否定。所以我们对于周天子的这种目光短浅和反复无常表示非常的费解。

另外司马迁在《晋世家》里写这一段时,给出的版本是晋鄂候去世,曲沃庄伯趁机攻打晋国,周桓王出兵站队晋国,然后大败庄伯。

第二十九年(公元前718年),庄伯病死,儿子即位,是为曲沃武公。

第三十五年(公元前710年),曲沃联合陉廷讨伐晋国,双方爆发决战,最终晋哀候战败被俘虏。晋国人马上立了哀候的儿子姬小子为候,因此留着哀候已经没有价值, 于是曲沃武公命令韩万杀死了晋哀候。曲沃代翼第四战,曲沃获胜,这一战以后,曲沃的疆土已经超过了晋国的面积,晋国国君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第四十年,(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候,并且杀掉了他。可见曲沃此时已经成为中心, 国君的势力一落千丈。这边武公正跟猫捉老鼠一样玩弄晋国国君的时候, 旁边的 周天子看不下去了,没错, 还是前边那个周桓王, 派遣虢仲率兵讨伐曲沃武公,武公战败, 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候的弟弟姬缗为晋候。曲沃代翼第五战, 本来已经没有悬念的,但不曾想过去的老大哥突然回过神来横插一杠。这也说明当时的周天子尚且还有一定实力,如果碰到一个齐桓晋文之类的人物, 搞不好会家道中兴。

候姓读音是什么意思(候姓读音是什么字)

第六十七年(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再次讨伐晋缗候, 并最终灭掉了他。这次为了防止周天子干涉,武公给周天子釐王(周桓王的孙子)送了各种奇珍异宝。周釐王一步到位, 直接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 位列诸侯,尽占晋国土地。曲沃武公就是晋武公。经过长达68年的斗争,姬成师一派的小宗最终取代姬仇一派的大宗, 成为晋国的正统。

候姓读音是什么意思(候姓读音是什么字)

此后登上政治舞台的的各位晋国国君 ,都属于曲沃一系, 史称曲沃代翼。

晋武公之后,儿子晋献公即位。晋献公是我们在了解晋国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

晋献公干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曾祖父曲沃桓叔和祖父庄伯的后人屠杀殆尽。目的也很简单, 避免出现第二次的“曲沃代翼”,诸公子被杀, 从此晋国没有公族。

公族指的是国君宗室的族人。除了嫡长子世袭君位, 其他没有即位的兄弟也属于公子,亦被称为公族。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听到的名字公子某某公孙某某,都是指这一批人。

晋献公为了防止别人走自己的老路,先后杀掉了曲沃桓叔以来除了嫡长子这一系的其他公族。从此晋国的公族基本不再活跃,到了儿子晋文公时期,晋文公设置三军,分中军上军和下军,每军设军将和军佐统领,这就是所谓的三军六卿,晋国六卿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边成就和保卫着晋国霸业,一边蚕食着晋侯的君权,,,经过数百年的分化和演变, 最终形成三大势力,即韩赵魏。

这件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做个假设推理, 如果晋国不灭公族——那么晋国六卿就不会独大把持朝政———就不会有三家分晋——由于晋国先进的文化和强大的国力——晋国就可能成为最先变法并成功的国家——秦国无力东扩,只能向西发展——最终晋国统一全国。甚至, 也就没有了是皇帝的焚书坑儒。

诚然,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但不得不承认, 历史的走向, 存在着很多的偶然因素,晋国的一条国策,最终会改变历史的走向。看过我前边文章的读者应该还会有印象, 在我写的《齐国往事之田氏代齐》里, 田氏代齐最大的障碍, 就是齐国二手——国、高二氏。尽管在扫清这两大势力以后, 田氏仍然经过了漫长的几代经营来最终取代姜氏齐国, 但是如果齐国当初也像晋国这样灭公族, 那么老田家恐怕不需要八代而王了。

很可惜,晋文公以后, 历代国君都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一制度,以壮大公族力量。

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历史,其实就是晋国的三军六卿史。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这十一个家族, 一方面用自己的才智辅佐晋国国君,统帅晋军出征,纵横捭阖,成就了晋国将近百年的霸业, 另一方面, 也在不断的洗牌和壮大中,掏空了国君的权力。

正如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国的崛起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一样, 周天子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晋国后期的国君,也不过是名义上的诸侯,所以写晋国兴衰史, 就不能不提晋国十一大家族。

为方便读者朋友理解,这十一大家族我们会专门用一篇文章来讲。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107982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ngsasa.com/12978.html